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明娟校对:马鹏。
因为是跨年夜,前来观影的人明显增多,但现场井然有序,大家依次排队扫码进入售票大厅,取票后次第进入各自观影厅。现在交通秩序好了,走在街上更安全,各种车辆都会主动礼让。
其实,诸多变化只是昭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,文明城市人人创,建好城市为人民,今天我们为创建文明城市而努力,明日文明的种子将形成春风化雨的力量,滋养城市文明气质。2022年1月1日16时许,团结路与迎丰路交叉路口红绿灯处。冬日暖阳下,老人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。烟厂小南区是昭阳区建成年代较为久远的小区,户外晾晒、非机动车乱停乱放、楼道及其他公共场所长期堆放杂物等情况突出。接受采访时,老人说趁着天气好带孙子去清官亭公园晒太阳,大家都守规矩,我带着孙子出来玩,家里人更放心
对于吴女士说的话,记者深以为然。其实,对于文明城市而言,排队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。实行一个项目、一名领导、一套专班,市政府班子成员挂钩包保高速公路建设,主要领导每季度一调度、分管领导一月一调度,通过定期组织各要素保障部门召开调度会,交办任务、压实责任,督促限时抓好落实,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。
曾经山阻水隔的出行条件和封闭环境,阻碍了昭通与外界的往来,造成了昭通发展相对滞后的困境。昭通发展史,实则就是一部交通变迁史,秦开五尺道,汉筑南夷道,唐改石门道,助推历史上的昭通多次出现开放鼎盛的辉煌。为加大对昭通新一轮六大战略的宣传引领,昭通日报社特开设《聚焦六大战略》特刊,每周依次推出乡村振兴、产业兴市、交通强市、城乡融合、生态优先、人才支撑六大专题报道,推动全市上下以今天再晚也是早,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深入实施好六大战略,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、符合市情实际的跨越式发展之路,全力夺取新时代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胜利。抢抓项目前期,实行前期工作代办制,优先解决项目前期工作经费6000万元,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大。
新建12条高速公路,通车里程增加一倍,达1600公里。特别是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设计和务实有效的基础工作,规划的多条高速公路与国家、省级战略规划高度契合。
——走乡间小道,通村入组进农家。成立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领导小组,设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指挥部,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。及时成立市铁投公司,并通过对铁路车站周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,积极筹措铁路建设征地拆迁资金。全市航道通航里程465公里,3000吨级船舶可沿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上海。
——问九天苍穹,银鹰翱翔展巨翅。投资103.7亿元铺就的高铁网,向更远处延伸。引进40名投融资人才和9名职业经理,组建专业化、职业化的投融资团队,通过市场化资本运作撬动项目融资。水富港扩能工程一期建成投运,由每年吞吐量65万吨小码头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。
——闻铁骑呼啸,弹指一挥行千里。十三五时期,全市规划实施交通建设重点项目20项,总投资2475亿元。
渝昆、叙毕2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,攀昭毕、昭六、宜西攀3条铁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,高铁运营里程将提升到540公里,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铁路网加速延伸。九五期间,昭通实现乡乡通公路。
创新柔性人才机制,引进高端投融资和技术人才,着力破解投融资和技术攻关等难题。编者按: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 六大战略,是不断深化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科学路径和战略选择。乌蒙山、四川盆地、大凉山、五莲峰碰撞交会,金沙江、朱提江、牛栏江三江分流切割,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绘就了昭通秀美神奇的独特风光,但也造就了海拔高差近3800米的深山峡谷,形成了说话听得见,走路转一天的天然屏障。尤其是十三五以来,昭通全面打响综合交通建设大会战,解决了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交通难题,结束了昭通人民望山却步、望路兴叹的漫长历史,实现了交通四通八达的千年梦想。新时代长征之路已然启航,插翼腾飞的昭通抢抓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机遇,坚定不移实施新一轮交通强市战略,加快向县县双高速、县县通高铁、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目标迈进。编制实施《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指南》,应用此标准,全市高速公路建设降低成本约60亿元,昭通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高速公路地方标准的地级市。
昭通新机场开工建设,永善、镇雄等机场建设加快推进,一中心一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呼之欲出。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17.3公里,其中高速铁路通车里程79.3公里。
愿景:大道崛起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拓展深化六大战略,是立足新发展阶段、贯彻新发展理念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忠实实践,是落实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部署的具体体现,也是实现三个定位目标和落实四篇文章要求的有力支撑。
十一五期间,昭通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——水麻高速公路。十二五期间,昭通实现县县通二级公路、乡乡通油路。
一座座矗立在层峦叠嶂间的地标性桥梁,一条条贯通于大山峡谷深处的隧道,一个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的攻克,一次次交通建设纪录的刷新,无不验证昭通交通大变迁的艰辛和不易。采取常规招标、打捆招标、DBFO模式、一事一议、引进大中型企业参与,创新模式推进公路建设。十三五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看准交通发展对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性作用,确定全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,带领全市干部群众规划一张路网,横下一条心,立下愚公志,全面打响了综合交通建设的突围战、攻坚战、逆袭战,加快补齐落后的交通这一最大短板,欲为昔日的乌蒙、今天的昭通这一大鹏插上垂天之翼。破题:交通先行在昭通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可谓困难重重。
面对投资达1300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,昭通市主动出击,打好筹融资组合拳,投融联动带动投资200亿元、多方争取筹措资金300亿元、银企对接贷款融资800亿元。踏上十四五新征程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网络化、立体化、智能化和高质量导向,全力打造一沿两纵两横的大通道、一核两极四中心的大枢纽、公铁水航管融合发展的大物流、新基建引领的智慧交通、交通+X融合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努力在大的基础上向强迈进一大步,在有的基础上向好迈进一大步,在基本适应的基础上向适度超前迈进一大步,加快建成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。
久困山峦的昭通,行路难,难于上青天修路更难,难于下五洋。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,两环四纵五横九联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形。
财力支撑之困是第三瓶颈,到2020年地方财政收入仅有85亿元,除保障正常需求运转外基本无钱用于建设。到十五末,昭通各类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。
——跃崇山峻岭,大道如虹畅八方。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昭通人民筚路蓝缕、凿隧架桥,铺筑起一条条发展之路、开放之路、民生之路、富强之路,深处乌蒙山区腹地的昭通一改闭塞落后的交通旧貌,一幅大道通衢、铁龙交织、通江达海、银鹰翱翔的现代化交通新图景俨然呈现。——看长风破浪,通江达海向大洋。大道如碑,浸透着昭通人民心力血汗的一条条拓荒之路不断延伸,正以穿山越河般的态势加速推进,努力书写新时代辉煌壮丽的昭通综合交通建设新篇章……山河为证,肩负着昭通人民腾飞梦想的一条条发展之路不断拓展,正以沧海桑田般的态势奋勇向前,扎实开启新时代豪迈壮阔的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……民生为本,承载着昭通人民生活憧憬的一条条幸福之路不断深化,正以外通内畅般的态势提档升级,阔步走向新时代昭通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……记者 杨 明/文 通讯员 宋大明/图。
人才队伍之弱是第二瓶颈,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人才异常紧缺。十三五期间,昭通综合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58亿元,平均每年331亿元,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,一大批综合交通重大工程建成投用,大大加快了昭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。
昭通古称乌蒙,清朝改土归流后,改乌蒙为昭通,取昭明通达之意。新增通车里程650公里,累计通车近800公里、跃居全省前列。
十四五期间,昭通综合交通建设将落地2460亿元项目,完成2100亿元投资。实践中,按照做实规划编制、同步启动前期、有序开工建设、逐年建成通车的总体安排,系统精准地将总体规划分解到各年度计划中,确保项目有序推进。